金秋十月,红旗漫卷,举国上下共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华诞。在这万家团圆、共享盛世的喜庆时刻,湖南省浏阳市荷花街道浏河村的一隅,却有一位老中医始终坚守在行医一线:他或是为患者细致诊脉开方,或是叮嘱中草药的煎服要点,用忙碌的身影诠释着 “医者仁心” 的重量。他,就是当地百姓口口相传的 “妙手神医”—— 邹世发。即便在国庆佳节,他心中牵挂的仍是百姓的健康疾苦,以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奉献,为这个节日注入了温暖的民生温度,也让中医文化的光芒在基层大地上静静绽放。
在湖南省浏阳市荷花街道浏河村,当地老中医邹世发的高超医德与医术广受赞誉,吸引了远近患者纷至沓来。许多经他诊治的患者,多能收获妙手回春的显著疗效,尽快恢复健康。
邹世发1953年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市荷花街道浏河村的普通农村家庭。因家境贫寒,他小学未毕业便辍学分担家务,也由此自幼养成了勤劳朴实、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
当地地处丘陵山区,中草药资源丰富,采集炮制后可用于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等。15岁时,邹世发跟随当地老中医学挖中草药治病,此后又陆续拜访多位知名老中医,虚心求教,从此踏上中医之路。数十年来,他通过不断钻研与临床实践,医术日益精湛,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
1990年,浏阳城区一位中年患者深受类风湿关节炎困扰,已数年无法正常行走,日常仅能靠拐杖勉强挪动,双脚甚至无法弯曲,痛苦不堪。邹世发多次上门诊治,取得了显著效果——患者不仅丢掉拐杖、恢复正常行走,还能外出走亲访友。考虑到患者家境贫寒,邹世发仅收取了200元中草药成本费。
2008年的一天,邹世发在浏阳市某大医院后门口摆摊售卖中草药时,一对农村夫妻抱着一名1岁多的小男孩匆匆走来,焦急万分地恳请他救救孩子。经了解,孩子因患肺炎引发脑积水,头部肿大,此前住院治疗已花费1.6万多元(均为当地好心人捐赠),但后续的手术费,夫妻二人无力支付,只能带孩子出院。见此情景,邹世发当即开了药方,让他们去药店购买几服中草药煎服,还亲自上门为孩子做了几次拔罐火疗。不久后,孩子病情逐渐好转,最终完全康复。2021年,邹世发回访时,看到这个男孩已在当地中学读初中,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
2024年10月,一位64岁的老年患者因患糖尿病20多年久治不愈,引发糖尿病足并发症,导致左腿脚趾溃烂穿孔。他在浏阳市某医院糖尿病科住院治疗期间,血糖虽基本稳定,但脚趾溃烂始终未见好转。经医生会诊,建议转至外科进行脚趾截肢手术。患者希望尝试保守治疗,便办理了出院手续。随后,在其兄长介绍下,患者当天被送至邹世发的诊所。邹世发查看患处后,决定采用中草药外敷与煎服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经他精心诊治,一个月后患者脚趾溃烂愈合,逐渐恢复如初,令人赞叹。
邹世发并非中医传承世家出身,也非中医专业科班毕业,但从医以来,他始终秉持医者仁心的职业精神,深耕中医技术,心系患者疾苦。遇到贫困患者时,他总会尽量少收费或不收费,以减轻其经济负担。邹世发的医德医术事迹不胜枚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也获得了上级部门的表彰与多项荣誉称号,堪称实至名归,当之无愧。一位康复患者曾赋诗称赞:“邹公医术堪称神,济世悬壶技立身。妙手仁心除众疾,东风催暖杏林春。”
2024年4月,邹世发应邀参加“全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会”;同年6月,当选“中国医药研究会民间中医协会”理事;10月,获北京中关村炎黄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授予的“孙思邈学术思想传承人”称号。
为弘扬民间中医药文化,使其薪火相传,后继有人,邹世发还面向社会开门收徒,倾囊相授,培养了众多高徒。其中,大弟子石华生多次随他上山采集中草药,按其方法炮制的药材效果显著,如今已另开诊所治病救人,因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也赢得了群众的良好口碑。
如今,邹世发依旧坚守精诚行医的初心。他成立了“浏阳孙思邈书院”“邹世发健康养生中心”及“邹世发中医药文化传习所”,并研制出一种中医药特效服用膏汁。此外,利用浏河村每周六及节庆日因浏阳烟花燃放吸引大量游客的地域特色,他即将推出“观浏阳烟花,尝保健清茶”的中医药保健养生文创茶产品,以期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标签: